×

买卖合同当事人如何认定

一、买卖合同当事人如何认定

买卖合同当事人的认定,需从多方面考量:

一是通过合同签订来认定。通常,在买卖合同书上签字、盖章或按手印的自然人、法人或非法人组织,可认定为合同当事人。若合同由代理人签署,需有明确授权,被代理人即为当事人。

二是依据实际履行行为。即便未签订书面合同,但一方实际交付货物,另一方接收并支付价款等,实施这些交付、接收、付款等行为的主体,可认定为买卖合同当事人。例如,卖方持续供货,买方持续付款收货,双方形成事实上的买卖关系。

三是结合相关证据综合判断。如双方的往来函件、聊天记录、交易习惯等,能证明存在买卖合意及实际履行行为的主体,可认定为当事人。若一方虽未直接参与交易,但通过指示、委托等方式参与,且与交易有密切关联,也可能被认定为当事人。总之,认定买卖合同当事人需全面、客观分析各种因素。

二、买卖合同当事人如何解除合同

买卖合同当事人解除合同,主要有以下情形及方式:

(一)协商解除。买卖双方经协商一致,可以解除合同。双方可就解除合同的相关事宜,如已履行部分的处理、责任承担等达成书面协议,明确双方权利义务。

(二)法定解除。当出现法定事由时,当事人可解除合同。例如,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;在履行期限届满前,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;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,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;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等。

若当事人欲解除合同,应当通知对方。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。对方有异议的,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。若法律、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、登记等手续的,需依照其规定办理。

三、买卖合同当事人如何反欺诈

买卖合同当事人可通过以下方式反欺诈:

一是严格审查交易对象。在订立合同前,对对方的主体资格、经营范围、商业信誉、履约能力等进行全面调查。通过查询工商登记信息、向相关机构核实、向合作过的第三方了解等,确保对方具备合法的签约和履约能力。

二是仔细签订合同条款。明确合同的标的、数量、质量、价款、履行期限、地点和方式等关键条款,避免模糊不清或歧义。同时,可设置违约责任条款,加大欺诈方的违约成本。例如,约定高额违约金或损害赔偿金的计算方法。

三是注重证据收集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,妥善保存与交易相关的各种证据,如合同文本、送货单、验收报告、付款凭证、往来函件等。一旦发现欺诈迹象,这些证据将有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四是及时行使权利。若发现对方存在欺诈行为,应及时采取措施,如暂停履行合同、要求对方提供担保、向有关部门投诉或向法院提起诉讼等,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。